 服装行业低迷,亏损和退市的品牌并不少,一门争议颇多的暴利生意:贴牌授权。授权别人用自己的公司名字做衣服、开店、搞直播。自己不生产、不销售,只收品牌使用费,那具体情况如何呢?
服装行业低迷,亏损和退市的品牌并不少,一门争议颇多的暴利生意:贴牌授权。授权别人用自己的公司名字做衣服、开店、搞直播。自己不生产、不销售,只收品牌使用费,那具体情况如何呢?
让我们看看贴牌生意的双面镜。
拉夏贝尔的狂欢
2025 年 618 抖音女装榜一的成绩,看似是拉夏贝尔的逆风翻盘,实则是品牌授权模式的极致变现。其核心逻辑是将 “国民女装第一股” 的历史认知转化为即时收益:
零成本轻资产运作:自身不生产、不销售,通过授权近300 家抖音小店使用品牌标识,覆盖女装、童装、鞋类等全品类,躺收品牌使用费。
短期流量爆发力:依托老品牌情怀与低价策略(如39.8 元女童裤、79 元女鞋),快速抢占下沉市场流量,TOP 单品销量突破 3 万 +。
隐藏的品牌危机:多品类授权导致定位模糊,童装、男装与原女装基因割裂;不同店铺品质参差不齐(如部分商品无官方旗舰店背书),正在重蹈南极人覆辙。
南极人的救赎
南极电商2025 年半年报显示,其通过 “品牌重塑 + 自营突破” 实现季度扭亏,但转型之难印证了贴牌模式的不可逆伤害:
信任崩塌的连锁反应:2021 年超 1.2 万家授权商引发的质量乱象,导致毛利率从 90% 跌至 2024 年的 14%,即使 2025 年清退劣质商家、强化审品机制,消费者仍难分辨自营与授权商品。
转型的沉重成本:为修复口碑,2025 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激增 64.43%,自营业务虽增长 152%,但营收占比仍不足 4%,且需持续应对低价贴牌商品的市场冲击。
工厂做品牌的核心矛盾是制造优势与品牌运营能力的错配,要解决这个问题,可分三阶段推进:
1. 基础构建期:用 “精准定义” 替代 “盲目生产”
产品重构:从“生产商品” 到 “提供解决方案”。如袜子工厂聚焦 “中老年四季功能袜”,明确目标客群的保暖、透气需求,开发分季节产品线,形成差异化。
信任建立:依托生产优势打造“透明化标签”。如通过短视频展示生产线、原料检测流程,在详情页标注 “自家工厂直供”,强化 “源头好货” 认知。
2. 流量破局期:用 “线上引爆” 降低品牌启动成本
电商渠道攻坚:优先布局抖音、拼多多等低成本流量平台,以“工厂直销 + 极致性价比” 冲击品类头部。如南极人合作的优质内衣工厂,通过抖音直播 “工厂开仓”,单场销量破万件后反哺线下渠道。
品牌要素渗透:针对目标客群关心的“质量、价格、售后” 等关键词,在小红书、知乎发布科普内容(如 “如何辨别纯棉内衣的 3 个技巧”),实现品牌信息霸屏。
3. 体系成型期:从 “单品爆款” 到 “品牌矩阵”
供应链整合:借鉴西双版纳区域公共品牌的管理逻辑,联合本地优质工厂组建联盟,制定统一质量标准(如参照“年产值≥200 万、近 3 年无质量事故” 的准入条件),形成产业集群优势。
多品牌布局:在主力品牌站稳脚跟后,推出高中低端子品牌(如主打高端定制的“A 线”、下沉市场的 “B 线”),既覆盖不同客群,又避免内部价格战。
全渠道闭环:线上以抖音直播做爆款引流,天猫/ 京东做货架承接;线下通过快闪店测试市场,最终形成 “线上爆款→线下分销” 的良性循环(参考南极人线下渠道复苏策略)。
四、结语:品牌的本质是“信任的积累”
拉夏贝尔的短期狂欢与南极人的转型阵痛证明:贴牌生意是“寅吃卯粮” 的短期游戏,而品牌建设是 “长期主义” 的价值投资。对于工厂而言,做品牌不是要抛弃制造优势,而是要将 “匠心生产” 转化为 “消费者可感知的信任”—— 当产品力通过精准定义、透明传播触达用户,制造能力才能真正转化为不可替代的品牌价值。
=========海口工作服厂家关于贴牌交流========
海南靓依服饰,专业制服厂家,承接三亚工作服、文昌制服、琼海职业装、定安工作服、万宁工作服、儋州工作服、东方工作服、澄迈工作服、临高工作服、陵水工作服、保亭工作服、昌江工作服